百年沉浮的福特

2017-01-15 10:57:00

 

众所周知,汽车发明于欧洲,但让它驶入千家万户的却是美国福特。福特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纵观2013年全球汽车市场,福特尽管市场规模不及丰田,营业收入不及通用和大众,但销量和利润涨速双双攀升。2013年财务报告显示,福特全年营业收入1469亿美元,同比2012年增长超过10%;净利润71亿美元,同比2012年上升27%,成为通用、大众、现代起亚等多家跨国制造商集团中唯一一家净利润同比上升的车企。

福特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其在汽车王国中不可磨灭的历史推动作用和今天汽车市场中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更是福特家族每一代人经历磨难与铸就辉煌并行的不易,百年沉浮后企业控制权的牢牢把握,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家族传承的奇迹。

家族企业创始人:亨利•福特——福特梦想王国的建立者

1863年,亨利•福特出生。16岁退学在底特律一家机器店当学徒。当时,汽车是有钱人的奢侈品,是昂贵的手工制造。亨利的梦想是“生产每个人都买得起的汽车”。1896年,他造出第一部汽车。1903年,他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1908年,他实现梦想,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平民汽车——T型车。1913年,他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每分钟生产一辆T型车,引发了一场工业变革。受此启蒙,费迪南德•保时捷产生了制造国民车的梦想,丰田章一郎萌生了精益化生产的思路,福特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同时,亨利还建立了汽车经销商体系;促使加油站配套出现;游说政府修路,使美国有了全球第一的州际高速公路。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从汽车业扩展到了商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竞争无时不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小型车,对手不断推出创新型汽车。尤其通用,不仅推出高端的凯迪拉克,还生产出低端的雪佛兰,这对福特是个巨大挑战。“成也萧何败萧何”,老亨利的固执、保守和独权,加之当时的经济大萧条,福特公司一度陷入经营危机。

家族二代:爱德塞•福特——福特多样化时代的开创者

性格内向温和的爱德塞•福特与老福特性格截然不同,但机械是父子两共同爱好,他10岁就画出了汽车设计图,19岁弃学进福特当学徒。1919年危机中,父子联手购买了其他11位股东的股权,让福特家族首次完全控股公司,爱德塞也就此接班。

爱德塞顶住父亲压力,主张汽车样式多样化,推出切弗罗列特、林肯等得到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成员青睐的好车。1942年他发起庞大“战时计划”帮助公司度过战时难关。

亨利费尽心思培养儿子,采用魔鬼式训练,总是设置种种障碍去打击爱德塞,希望爱德塞能在遇到挫折后迅速成长起来。最终,爱德塞如其所愿成才却也积劳成疾,1943年先于老福特去世。

家族三代:亨利•福特二世——福特的伟大复兴者

1945年,亨利•福特二世继任。此时福特每月亏损上百万美元,年轻的亨利二世正面临着与父亲相同的命运,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汽车王国。

亨利二世是爱德塞的长子,从小开始参加公司重大活动,在家族工厂学习相关机械技能。他领导监管福特公司整整35年,是个非凡的领袖,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人才,使福特公司1956年顺利上市,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但是,亨利二世的孩子们对公司毫无兴趣,他只好从非家族成员中培养自己的助手和接班人,“野马之父”李•艾柯卡等人先后接管福特。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起,福特公司全球扩张将其带入经营最佳境界。1987 年,亨利二世因病去世。

家族四代:比尔•福特——家族声誉捍卫者

1999年,危机再度降临福特,公司在豪华车、汽车维修、因特网等方面的金融冒险投资导致其亏损高达540亿美元。比尔•福特作为家族第四代接班人受命于危难之际,使得福特家族在1979年后再次执掌公司管理。

1979年,比尔•福特进入公司担任生产计划分析师,而后在生产、销售、开发和财务等部门工作过。从80至90年代,他开始走上领导岗位。他以实绩赢得了家族的信任。为了重振家族名声,他提出了详细的福特复兴计划,虽有一定作用,但是最终没有真正拯救福特。2006年福特亏损127亿美元,濒临崩溃。此时,壮志未酬的比尔•福特终于下定决心,聘请波音的艾伦•穆拉利担任公司总裁。从此穆拉利“一个福特”的概念帮助福特转危为机。2014年7月1日,穆拉利即将结束在福特汽车8年的职业生涯,“传位”马克•菲尔兹,完美谢幕。

未来的福特,是否继续书写着汽车帝国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世代微评】

福特家族在福特公司的百年沉浮中,虽已不再掌印,但却仍然强大地控制着这个庞大的汽车王国,主要得益于两次在股权上的精心安排:

第一次:双层股权体系

亨利•福特把公司股票分为A种股票和B种股票,即所谓的双层股权体系。A种股票占原股份的95%,没有投票权,B种股票占原股份的5%,有投票权。A种股票全部用于福特基金会,B股股票是只有福特家族才能持有的股份。只要当福特家族持有的B股股数是大于6070万股票,福特家族在整个公司里面的投票权就是40%;而其余的股东不管持有多少股份,只能有60%的投票权。这样,福特家族可以靠着5%的股票执掌福特公司,又可以逃避当时巨额继承税。1956年福特成功上市,1973年福特基金把他的福特股票全部出售,到1999年福特家族实际拥有股权比例只有5.8%,但却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第二次:拆股

1999年,面对家族成员不断抛售股票,按当时股价50美元计算,福特家族最多只能套现4.6亿美金。临界6070万股时,福特家族又想出了一个新办法——拆股。一股股票可以拆分为一股新股票,另外加上20块美金或者是相当于20块美金的股票,或者是股票跟现金的混合。福特家族选择了股票,整个B股的数量就上升到1.24亿股左右。通过这样的方法,福特家族的子孙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股票,同时福特家族只要拿2.23%的股票就可以掌握40%的投票权。

福特的两次股权安排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一是控制权安排是家族企业传承的关键

纵观国内外家族企业的发展,其内部矛盾根本在于家族、家族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以及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也是导致家族企业控制权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福特百年沉浮却仍旧牢牢掌握企业控制权,关键在于创始人在股权设置上的精细设计和考量。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到现在,很多家族企业面临着控制权的挑战。控制权安排不仅是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家族企业保护与管理的重点问题。

二是优先股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是一种企业控制权配置工具

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今年初又相继颁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伴随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的优先股试点已拉开帷幕,近日浦发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康美药业等相继公告拟发行优先股。优先股,目前作为资本市场的融资工具,已经备受关注。但是优先股不仅是一种企业融资的工具,它在企业避免削弱表决权、增强表决权、化解生存危机、应对敌意收购等巩固公司控制权方面更具有重要作用。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制度设计,给公司的控制权安排带来很大空间,值得中国企业借鉴与思考。

 

[来源:家族世代,编写:胡弯]



返回上一级目录
网站统计